超一半中国人携带的细菌,传播飞快可致癌!你身边可能就有……


近日有报道称,南京一男子胃痛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发现,男子幽门螺杆菌阳性。

随后,医生让男子家人也到医院检查发现——全家人都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全球约有44亿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华医学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59%。据央视最新报道,在我国各个地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概率有明显差异,感染率范围为40%~90%,平均感染率为59%,其中儿童的感染率平均为40%。

按这组数据所说,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感染——我国有7亿多的人都感染了这种病菌

笔者曾尝试了解上述几组数据的统计方式,但未查询到具体结果。

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底层诊疗指南(2019年)》发布的数据所知:

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与经济水平、人口密集、公共卫生条件有一定关系。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约为50%—80%,而发达国家约为25%—50%。

多数研究认为,在自然环境中,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人和人之间传播是唯一传播途径。

感染者的胃肠道分泌物、唾液、牙龈和粪便中都可以存在着幽门螺旋杆菌,因此胃口、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是主要途径。说的直白点,接吻可以传播,公用筷子也有传播的风险,传染概率比较高的是父母传播给孩子。

分餐以及改变不良的喂食方式很重要,餐具需要定期消毒,避免喝生水、吃生食,拒绝霉变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饮酒。

致癌的古老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个很古老的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

1983年,幽门螺旋杆菌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201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旋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其造成的慢性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病的不良预后结果是患上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

除了胃癌,幽门螺旋杆菌还能引起多种胃病:

几乎所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都有胃炎,主要可分为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其中,1%会转变为胃癌。

国际学术界公认胃炎癌变过程为: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癌变。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中,大约15%~20%会患上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大约5%~10%会发生消化不良。

约1%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会发生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还有可能患上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非常见胃病,以及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胃外疾病。

餐桌,交换细菌的绝佳场所

从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可以看出感染人数如此之多,跟中国人的桌餐习惯脱不了干系。

其实早在唐代以前,中国都是以分餐制的,隋唐以后随着高桌大椅的盛行,这些家具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为合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唐代中期,合餐慢慢出现,到了宋代已很常见,明清时期是定型期,分餐制也被彻底摒弃,合餐成为了主流。

表面上看,合餐制,一桌子家人或朋友,推杯换盏,其乐融融。尤其在中国,还有为亲朋好友夹菜的习惯,看似是感情的升温,亲情的升华,但却忽略了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从卫生的角度来讲,分餐制无疑是更好的选择。有研究表明,男女之间的一次接吻,可以导致5000万细菌的交换,而一次共餐,也能达到类似的结果。

从历史来看,分餐制的传统比合餐制还要长,从卫生角度讲,也更值得推广,尤其是在新冠病毒仍然全球盛行,鼓励分餐制也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感染率这么高,我要去检查吗?

虽然有如此高的感染率,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可怕,医生告诉我们,目前针对这个病菌已经有了科学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

大多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是没有症状的,只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及消化不良症状,如何来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呢?目前,对此病菌的检查主要分有创和无创两种,其中C13和C14(此处C指碳元素)呼气试验是目前诊断幽门螺杆菌准确性最高的方法。

有创的检查方法,是医学上的金标准:就是在做胃镜的时候,嵌取一些胃组织细胞,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快速尿素酶试验(RUT)。

而无创的检查方式主要是尿素呼气试验,如C13/C14呼气试验,就是吃一颗标记着C13/C14尿素酶胶囊后,进行以吹气的方式进行检查。原理是尿素酶胶囊进入胃内,如果胃黏膜中存在着幽门螺杆菌,那么幽门螺旋杆菌会分泌尿素酶分解尿素,后者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并通过肺部被我们呼出。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仪器来检测是否存在被标记的二氧化碳,来确定胃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

注意:药物可影响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如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

其实,幽门螺旋杆菌也分为两种:低危型和高危型

高危型菌种极易导致细胞异常,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淋巴瘤的几率大大增加,胃癌发病率是低危型的20倍以上。

感染低危型菌种,如果身体没有很明显的症状,可以考虑改善饮食习惯,暂时不杀菌,避免抗生素过度治疗。

但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需要立即接受杀菌治疗,并让家人也进行筛查。治疗期间与家人的食物、餐具、饮水等都要分开,今后的饮食习惯也要格外得注意。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如何治疗?

目前常见根除HP的方案是“四联疗法”,也就是4种药联合使用:2种抗生素+1种PPI+1种铋剂,疗程一般为14天,根除率达90%以上,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当然每个人的个体差异,病情不同,医生也会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目前的医学手段——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只要讲卫生、科学防控、规范治疗,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不要它谈之色变,更不可掉以轻心。

来源:健康界

作者:暗子

“看得肚子都疼了……退散退散”

主要涉足领域:医护/疾病/历史/心理

本文部分内容及数据自:

潇湘晨报、腾讯新闻、央视新闻、光明网、39健康网、晶报、南平电视台、人民网、生命时报、

@壹读、@胃癌康复圈、@中科检测

参考文献: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

《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


上一篇 下一篇